能夠傳達感情的2種說話態度
2023 Jul 12 聲音表達
“ 我認為能夠傳達感情的 2 種說話態度,一個是積極,一個是明確 “
➊ 說話態度一:積極
積極的說話態度,其實就是你在說話的時候,目標是想著要「把腦海中的話,傳遞到你說話對象身上」,而不只是單純把聲音發出來而已!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我用機器人一樣的表情和聲音和你說:「虎哥謝謝你,我欠你太多了!」這樣的說話方式,可能很難真實的傳遞我內心的感謝,或許還會讓聽者感到很無奈呢!
謝謝兩個字,就像是送禮的感覺,它會乘載送禮者的心意,所以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請把它當成是有重量的物品,送到目標對象身上,想像手上拿著有重量的東西,一邊說,一邊將這東西送向前方:「虎哥謝謝你,我欠你太多了,這個給你!」說到「這個給你」的時候,記得把手伸出去,像是送禮物一樣,這樣一來,這句話的心意就會很明顯,而說話也會有表情了。
➋ 說話態度二:明確
第二個說話態度,是「明確」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
有些人說話沒有感情,往往是因為急著把話說完,腦袋對於語言的架構都還沒有準備好,導致主張不清楚,連帶著聲音也沒有感情了。也有一些人,則是說話的時候情緒太高漲,心中充滿情緒,但是腦中卻沒有明確的主張,所以在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正在說什麼的當下,聲音一直處於高亢的狀態,卻沒有高低起伏的變化,沒有變化,就無法讓人感受到深層的情感了。
然而,若知道自己想要傳達的是什麼,我們的聲音就會有「強調」,強調也可以幫助聲音傳達情感喔!
假如,我要介紹給你一本書,名叫「回到一個人」,請看著接下來的文字,想像一下你腦海裡這兩句話的聲音:
「這本書叫做,回到『一個人』。」
「這本書叫做,回到一個『人』。」
這兩種感覺是不是不太一樣呢?
因為說話的強調,會讓聽眾對你的話語產生先入為主的「預判」,當你強調「一個」,聽眾對這本書的想像可能有孤單、獨處,但如果你強調「人」,聽眾想到的可能是尊嚴、完整。因此,這兩種說話方式,讓觀眾產生的想像就會不同。
如果你說出來的話語,能夠讓聽到的人快速判斷你當時的感受,那麼他們的理解速度會非常好,相反的,如果聲音沒有表情,只單純靠文字要判斷你說這句話的心情或感受,可能就產生理解上的困難,讓聽到的人判斷錯誤。
在說話時,想讓聽到的人可以更好地抓到你的感受,練習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自己說話時背後想傳達的「主張」找出來!
這邊我給你一句台詞,並且給你三個不同的情境,請你在腦袋裡頭想像看看,你會怎麼說話:
台詞:「我帶你去迪士尼!」
目標一,邀功:「我是值得你感謝的。」
目標二,表白:「你對我很特別,所以你有特權。」
目標三,引起興趣:「這將會非常好玩喔!」
你也可以試試看,想像面前有個對象,然後你針對這三個不同的主張,讓身體動作順應主張來做出動作:
目標一,邀功,說「我」時,把手指向自己。
目標二,表白,說「你」時,眼睛直視對方。
目標三,引起興趣,說「迪士尼」時,心裡想著:「很好玩喔!嘿嘿~你一定很期待吧!」
只要你心裡的主張清楚,你會發現,說話不太需要去想怎麼做表情,身體會自然做出來,當你習慣說話前都想清楚你想表達的重點,你說話的方式會變得很精簡,沒什麼廢話,同時又能帶著情感,引導聽者產生你期望的思想。
要讓一句話有表情,與其去想「如何」利用聲音做出表情,不如去想「為何」要說這句話,聲音自然就會有變化了。
表情確實不需要刻意表現,自然的才好,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