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台說話保持熱情的兩種方法
2024 Jan 30 聲音表達
最近的一對一教練課中,學員剛好都有上台演說的需求,而我發現大家遇到的問題很多都很相似,像是:
「同一個觀點反覆講那麼多次,久了自己都沒感覺了,要怎麼保持熱情?」
「每次上台講完,大家都說我表現得很好,可是對我來說,我整個人超級緊繃的,如果每次都要進入這種不舒服的狀態,我就會害怕上台說話。」
咦,這兩個問題哪裡相似?雖然它們聽起來很不一樣,但這些問題的解方都一樣,就是加強「與聽眾的連結」喔!
(一)透過連結,保持熱情
關於第一個問題,每一位演說者,通常都會有自己的核心精神,所以有些觀念,或是一些故事,幾乎是每次演講都會拿來重複使用。
但是,講了太多場、太多年,忽然發現自己變得很「匠氣」或是覺得自己很「油」,才驚覺自己好像少了熱情。
演講者如果每天都有好好在生活,當然會讓這些故事更有深度,或是創造更多故事。不過,靈感可不會說來就來,那些讓我們生命更豐富的際遇,也許一兩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才會發生一次。
要在每次的演講都能保持熱情,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記得這個事實:「雖然你講一百次了,但這些聽眾是第一次聽!」
與聽眾創造的第一個連結,就是站在聽眾的角度來思考,正因為你了解「他們目前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才需要透過你的鋪陳,一點一點地進入你的世界。
更進一步的連結,是當你放慢說話的節奏,仔細注視著他們的眼神,你會看見他們因為你的這些鋪陳,內在有了變化。接收到這些回饋,也會使你更好地進入「當下」的狀態,而不是一再「重複」你習慣的事情。
主動地建立與聽眾的連結,並且接受他們的回饋,這樣一來,不只是你在影響他們,也讓他們能影響你,用這個心態來說這些故事、觀點,你每一次的熱情程度,都能講得跟第一次一樣!(但熟練度一定比第一次好!XD)
(二)從警戒狀態,轉為自在
講到第二個問題,這真的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即使上台說話能表現得很好,但依然很不喜歡上台說話的感覺。
「雖然人家說我在台上表現很好,可是我的精神一直很緊繃,讓我很不舒服。我講話很快,情緒也過 High,無法像人家說的一樣,輕鬆自在地享受舞台……」
你有聽過「火場怪力」這個詞嗎?意思是說,當我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腎上腺素激增,瞬間讓身體發揮超常的能力,像是力氣變得非常大,或是反應變得很靈敏。
但是,如果每次要能夠發揮能力,都得進入這種緊張的狀態的話,肯定會讓人變得不喜歡這件事情,畢竟應對危機的警戒狀態會讓人感受不那麼舒服。
你成功從火場中逃生了,應該不會想要再衝進火場一次。
而且,警戒的狀態在短時數中尚可應對,如果一整天都這樣緊繃的話,身體會吃不消,通常是講到後來就會後繼無力,無論怎麼樣都對健康很不好。
透過跟學員們的深度對談,我發現,講者們之所以會在人群面前維持警戒狀態,往往是因為專注力放在「我要做些什麼」上面,像是演講的流程、要帶哪些活動、要說哪些話。
這種時候,我們把對聽眾說話,當作一個「任務」。
在工作上,任務是否達成,通常是可見的,但是面對人群,每一張面孔都不一樣,每個人的表情和習慣也不同,所以我們無法知道這個「任務」是不是達成了。所以有很多講者會把「聽眾有沒有笑」、「掌聲夠不夠熱烈」當作是他們演說的成績單。(我剛開始也是!)
其實,你應該把「跟聽眾說話」當成「和一個人說話」,而不是一個任務。
想像一下,當你和「一個人」一起悠閒的吃飯聊天,你們彼此有很多眼神交流,也有很多往來的對話,你說的話讓對方很有啟發,你也從對方的正向回饋中,得到很多成就感和滿足感,你在這場對話中,你會是怎麼樣的感覺?
是不是覺得很自在、充實?透過這樣的對談,你是自信的,喜歡自己的,而不會是警戒的狀態,對吧?
站在台上和聽眾交流,就應該是這樣的感覺。
在人群面前說話越來越快,失速到無法控制,或是會一直處於情緒太過高亢的狀態,都是因為我們的全身心都在「控制場面」,還沒開始打開自己的感官去感覺聽眾,沒有接收到回饋,我們就會更緊張,所以越想要控制,這是惡性循環。
相反地,當你把全身心放在與聽眾的連結上,放下想要控制的想法,你會發現自己講話會很自然地會有停頓,你不是將停頓當作一種演說技巧,而是因為你有「觀察聽眾是否和我同在」這個目的。當你接收到正向的回饋,就好像跟一個朋友一起吃飯聊天一樣,你會更有能量,也更放鬆喔!
謝謝你看到這邊,希望這篇分享,能幫助你正面看待「上台說話」這件事,當你注意力放在與聽眾的連結上,就不存在「重複」或者「需要控制」的因素了。
當你越放鬆,越能夠感受到你與群體之間創造出來的「流 (Flow)」,順著流,你就會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