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態度也會影響能量轉換嗎?
2024 Feb 21 人際溝通
在每次放假或是週末的時候,我其實都很希望能窩在家放空,但難得的假日,應該多帶孩子們出門走走,才會讓他們的身心有更好的發展,所以還是會安排比較多出門的活動。
有很多次,收假的隔天都超級不想上班,原因當然是因為覺得週末的這些外出活動讓我把能量用完了,所以很想請個假給自己休息一天。
但是我覺得很奇怪,慧玲好像一點都不累,反而精神很好,很快就進入了高效率的工作狀態。
原來,每個人適合的恢復方式可能都不一樣!
當我發現我們之間有這樣的差異時,我就跟慧玲討論起這件事,發現每個人適合的恢復方式都不一樣。慧玲是只要有出門走走,回到家以後就會很有幹勁,在週末的晚上想著接下來的工作。而我卻相反,只要有出門走走,回到家之後我反而想讓自己躺下來發呆。
本來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有點擔心會讓用心安排這些外出活動的慧玲感到難過,畢竟她超級用心在規劃這些行程,還好,她反倒是很高興我提出來溝通,讓她知道我在休息時的需要,就不用再煩惱為什麼好像她每次興高采烈的安排活動卻看我沒有非常開心的樣子了~
除了知道每個人的恢復方式不同之外,最近我還對於外出的放電這件事有另一些體悟:當我們被動地參與活動時,消耗量比較大,而主動時的消耗量少,甚至有時候電量還會回充喔!
態度如何影響能量轉換?
上個週末,我們帶孩子們送慧玲的妹妹去桃園機場搭飛機,我在停好車之後,主動地為妹妹拿行李,並且尋找報到處,這過程中對我來說並沒有很累。
但當我們把在大廳能做的事情都做完之後,到機場的美食街坐下來等的時候,忽然就覺得好累,好想躺下來~(真的,我內心的小聲音就是這麼廢)
我這時發現,原來我們的態度會影響能量轉換!
我回想剛抵達航廈大廳時,我們指著班機表,跟孩子們說明到時候我們出國要怎麼找自己的班機,這個過程伴隨的是「意義感」,也就是說,我們知道這個當下的「目的」是:想要讓孩子們在之後出國時不會感到驚慌,可以更從容。而這個意義感就會讓我們的態度傾向主動。
幫妹妹推行李這件事的意義,是我想要透過貼心的服務來向家人示好,因此讓我變得主動,所以這件事就沒有讓我覺得累。
相反地,當我覺得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接下來只能原地等等的時候,忽然沒有了意義感,整個人就松垮了下來,變成被動的狀態,就容易對所有的事情都感到不耐煩,只想趕快回家~
這個發現,讓我對於孩子們在喊「好無聊喔~」時有更多的同理心,不會那麼容易被這句話激怒,同時也讓我去思考,在他們感到無聊的時候,可以怎麼引導他們,去產生一些意義感,讓這些時間都能充分的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