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時很容易緊張,怎麼辦?
2024 May 15 聲音表達
最近在上課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拋出了對於「緊張」的疑問,對我來說,緊張確實是學習表達的大魔王,即使學了很多的技巧,也把說話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一旦被緊張影響,就全部都忘光光了……
回想自己 23 歲開始,沒經過什麼社會歷練,從零開始的講師歷程,我是怎麼克服緊張的呢?
我發現,我從緊張地支支吾吾,到自在地侃侃而談,這個過程,不是「慢慢」進行的,而是在「一個想法」改變之後,忽然就進步神速了。
這個關鍵的想法就在於「理解聽眾的角度」。
一開始我只知道拼命地上台練習,直到後來覺得自己還需要學很多,開始坐在觀眾席之後,忽然能夠了解聽眾真正在期待些什麼。
在台上,我一直想著希望表現得更好,盡可能消除自己的缺點,這樣大家才會願意聽我說。但當我在台下當聽眾時,我並不會那麼在乎台上的人表現得是否很完美,而是更想知道我可以在這段時間學到什麼而已。
即使台上的人有一些缺點,對我來說也不過是一點點分心因素,並不影響我想要從中學到東西的動機。(除非,台上的人沒料,又硬要裝做自己很有料,我才會忍不住默默離席。)
當我意識到,原來聽眾要的不是「我很完美」,而且我也開始不那麼在意自己表現得是否完美的時候,我在台上的表現就忽然變得輕鬆起來,越來越能夠與聽眾進行更長時間的眼神交流,口乾舌燥的狀況變少了,說話速度也慢下來了。
後來,回顧這個過程,我才知道這就是「表現」和「表達」的不同。表現,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為上,而表達,則是把注意力放在彼此的連結上,告訴對方:「我有些話要跟你說!」
要讓自己更好地進入「表達」的狀態,思想的設定也很重要喔!也就是說,我們開口表達,其實都是有「目的」的,當我們越清楚目的是什麼,就越容易投入。
舉例來說,當我們看到喜歡的人,想要跟她分享一個剛剛看到的笑話,「目的」就是說個笑話而已,但我們難免會把注意力放在「讓對方喜歡自己」,就會太在意表現,反而講得很不好笑了~
另外,還有個小技巧可能會幫助你表達得更好,就是將你想要說的,當作是「好消息」來說。對開口說話的人而言,當我們表達的目的是傳達自己認同的價值時,我們也會更容易投入在那個目的中,就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了當下的注意力了!
總結以上的重點:
① 聽眾關注的,是要從你的表達中獲益,而不是你的完美程度。
② 「表達」是與聽眾建立連結,而不是單純地「表現」自己。
③ 明確你「表達的目的」。當目的明確時,你就能更投入地表達,不會被其他因素干擾。
④ 把想要表達的視為「好消息」,有助於表達流暢。
希望這次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更自信的說話,也歡迎你參考我與慧玲共同主持的《從建立勇氣到自信表達》夏令營,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與學習夥伴建立正向支持的系統,盡情體驗暢快表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