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友誼公式,促進關係連結度!
2024 Dec 23 人際溝通
最近在漫畫中又看到這種經典失敗:
終於找到機會跟暗戀對象單獨說話,走向對方的同時,緊張地在腦中演練了各種情況,而對方也把自己臉上的複雜表情全看在眼裡,結果才剛走到身邊,她就不自在地找個藉口離開了……
這個情況讓我聯想到很多生活的片段呢~明明想跟孩子好好談談,卻因為過於謹慎而表現得太過僵硬,結果還沒開始對話,小朋友就已經因為氣氛凝重而想逃跑了。或者,明明只是想跟同事商量工作上的分配,卻擔心對方會以為我在佔便宜,所以說話過度婉轉,不自然的態度讓原本熟悉的關係瞬間變得尷尬。 我以前常常覺得「拿捏分寸」這件事,是個難解的謎。
話說回來,即使是跟熟人互動,只要我們心裡有壓力,展現出與平時不同的姿態,也很容易讓對方感到不安。更別說是跟陌生人互動了,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下,任何的溝通嘗試都可能徒勞無功。
【安全感】是一切溝通和關係建立的基礎。當我們能夠在互動中創造安全感,不僅能讓對話更加順暢,也能讓陌生的關係有機會逐漸打開、正向發展。
那麼,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與關係還不熟,或是陌生的人創造這種安全感呢? 跟你分享前 FBI 探員傑克·謝弗提出的「友誼公式」,這個公式包含四個關鍵要素:彼此距離、接觸頻率、相處時間和互動強度。
➊ 彼此距離
在與人互動時,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是非常重要的。太近會讓人感到壓迫,太遠又顯得疏離。找到一個舒適的距離,是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
➋ 接觸頻率&相處時間
透過適度的重複接觸,我們可以逐漸減少彼此的陌生感。這不需要是刻意安排的長談,可以是工作場合中的簡短問候,或是固定在咖啡廳遇見時的微笑點頭。
➌ 互動強度
要特別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一開始可以從輕鬆的話題開始,隨著熟悉度增加,再逐步深入到更個人的對話。
(以上要素並沒有順序之分,是讓我們在與人互動時,知道有哪些方向可以努力,不做讓彼此尷尬的行為。)
透過友誼公式,我們可以更好地去拿捏與人互動時的分寸,在逐步增加安全感的同時,也慢慢將關係推進。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的時候也深受啟發,把很多過去在人際互動上的失敗給搞懂了!😂
後來,我結合了自己在聲音表情與非語言互動的專業,補充了在「關係層級」中,不同層級的內在需求和情感訊號,設計了一堂給業務員的陌生開發技巧,在保險和直銷產業非常熱門呢~透過課程的學員回饋,我才知道,原來很多業務朋友其實很內向,但刻意展現外向的時候,反而失去了自己,找回安全感對他們來說,幫助他們找回與人互動的自在感。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如何運用這些原則,打造舒適自在的社交互動嗎?歡迎參加我們的【陌生開發不尷尬!拓展人際關係的聲音互動攻略】線上直播課。在這堂業界大受好評的經典課中,我們將一起探討更多實用的社交技巧,幫助你在各種場合都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