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淡水輕軌——當我閉上眼睛一下下
2020 Dec 23 未分類
文/慧玲(Lynn) 你對淡水的印象,是老街、夕陽,還是紅毛城? 以上這些,是我記憶深處唯一的淡水樣貌。 因為收到洪震宇老師邀請,有幸參加淡海輕軌小旅行,隨著綠山線列車前進,實際走訪歷史上的滬尾地區,跟隨幾米繪本《閉上眼睛一下下》的立體雕塑,開啟我的輕軌初體驗。當列車穿梭人群、開始講古 對我而言,輕軌跟捷運的差異在於是否走入人群。 捷運就像忙碌的快遞員,不停奔波運送人們到達目的地,而輕軌行使在平面,踩著悠哉緩慢的步調,相較勞苦的捷運,輕軌似乎更加「接地氣」。 以「捷運紅樹林站」做為起始站,往「崁頂站」的方向延伸十一個車站。特別是從「淡水行政中心站」到「濱海義山站」,輕軌向左轉了大彎,由高架橋進到平面,不再是高高在上俯視人們,或像捷運隱身地底。 當列車走在大馬路上,跟汽車、行人一起等紅綠燈,轉變型態,成為人們的生活共同體。除此之外,每個車站都有幾米的作品,每個作品都有獨特的故事,等待我們到訪、探尋。 「有時遊走城市,嚮往鄉村。有時漫步鄉村,想念城市。」 列車啟程,我們從高樓大廈林立的鬧區,緩緩駛進叢叢樹林裡。沿途風景不斷改變,列車開始說起滬尾地區的老故事。 經過竿蓁林站後,窗外景色是一片片梯田,接著來到淡金鄧公站,月台也有著一幅幅梯田畫作。透過幾米童趣的畫風,將滬尾地區種植稻米、茶葉,以及進出口貿易聚集地的昔日榮景,重現在旅人眼前。 輕軌列車的車次,每站之間相隔 15 分鐘,一刻鐘看似短暫但也漫長。這段時間,讓我有更充裕的時間,靜下心來觀察四周,發現有別以往的淡水景色。 當圖畫跳出紙張、與我並肩 淡海輕軌綠山線的特色,在於結合幾米作品《閉上眼睛一下下》,以立體雕塑的形式,讓筆下角色跳出紙張,在車站與人們並肩候車。 故事主角是一位小女孩,會在每個車站與各種動物相遇,創造十一個不同的故事。特別的是,他們都是面帶微笑閉著眼睛,默默地在心裡許下願望。 有趣的是,帽子的意象也不斷出現,以各種形式與作品結合。紅樹林站的帽子掛在樹上、淡金鄧公站的帽子是兔子躲貓貓的好地方,唯獨最終站崁頂站的帽子已消失不見。 讓人不禁好奇,這帽子裡藏有什麼秘密,又代表著什麼意象? 印象最深的是「淡金北新站」,月台上有一幅幅梯田畫作,童趣畫風,將滬尾地區種植稻米、茶葉,以及進出口貿易聚集地的昔日榮景,重現在旅人眼前。 除此之外,最吸睛的就是戴著帽子的毛毛蟲,與坐在毛毛蟲背上的小女孩。這隻毛毛蟲好像在告訴乘客,當你等待列車進站時,就坐在我身上歇息,拿起這頂帽子戴上它,你也能擁有許願的力量,即使短暫但請好好享受「有時等待,等待有時」的安靜美好。 當人們閉上眼睛、用心感受 「列車列車,慢慢開⋯⋯閉上眼睛一下下,讓我好好想一下。」 帶著出遊的心情搭上列車,我原想放空欣賞沿途風景,月台上的作品卻意外地點出對生活的提醒。 特別是幾米的創作核心,在於人物小小的,動物大大的。用打破既定認知的手法,提點人們跳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脈絡,不要總是以「人」為出發點,而要嘗試以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當繪本的平面人物,變成立體作品,與周遭環境建立連結,隱約地與人們產生微妙的化學作用。因為物體開始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你會發現不再只有翻開繪本,故事才會出現,每當你搭車時,都能感受到故事就在身邊。 小旅行當天,我利用列車進站的空擋,讀到繪本中所寫:「有時出發後才確定方向,有時確定方向後才出發。」因為作品引發聯想,我反覆閱讀繪本中的文字,得到刺激並觸發思考,讓我有了欣賞美景之外的收穫,得到對生活的省思。 回應「出發與確定方向」這句話,套用在生活中,有好多事情都具有不確定性,若未踏出嘗試的第一步,又還以猜測冒險旅程會是如何進行? 好比我的淡海輕軌初體驗,若沒有搭上列車,又怎會知道只要閉上眼睛一下下,再睜開眼,就會開啟全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