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在愛裡浮沉的妳:《我可愛了》,我們都可以再去愛人了
2021 May 09 未分類
文/慧玲(Lynn)
「很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去愛人,倒是很有傷人的本事。想要愛,想要很多的愛,以為把自己累壞的才是愛。容易戀愛也容易分手。」——《我可愛了》(大A,方智出版)
上個月,和一位朋友聊天,我們的共同點特別多,都是來到台北求學、求職的異地遊子,也都曾經歷過無法融入這城市的過程,心態上患得患失,只想在孤獨的城市裡,找到溫暖的擁抱,追求一份安心的歸屬感,因此,剛來到台北的我們,分別都開啟了一場戀愛。
只是,那次的戀愛經驗不是太好,我們回頭想了想,比起伴侶間互相支持,更多的是在這場生存遊戲裡,彼此互相傷害。
我和朋友都笑了,對這兩個曾經陪伴我們的男孩感到很抱歉,當時的我們太年輕,以為找到一棵屹立不搖的大樹,可以在這孤寂城市裡紮根茁壯,並且向上成長,天真地以為,如此一來就能擁有安穩的生活,卻不知我們緊抓的只是一根浮木,在漂流的求學期間,給予我們飄忽不定的慰藉,以愛的名義當作善意,卻疏忽了隱約之中湧上的負面情緒,將我們捲入其中,遲遲無法迎向寬闊的海洋。
現在回想起來,年輕時的我們都曾緊抓浮木不放,好像來不及說聲謝謝,就拚命的想跳上岸,而那根浮木就隨波逐流,頭也不回的流向下一個人身旁。
和朋友聊天當晚,我從書櫃裡拿起大A所寫的《我可愛了》,前段時間看它,是對應著成為媽媽後的育兒心情,現在看它,是理解過去在愛情中,曾經死去活來又無法看清真相的自己,書裡所寫的,正好映照剛來到台北的我,對於當時交往對象的虧欠與感謝:「很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去愛人,倒是很有傷人的本事。想要愛,想要很多的愛,以為把自己累壞的才是愛。容易戀愛也容易分手。」這也讓我想起歌手劉若英在《親愛的路人》這首歌裡,這樣唱著:「那時候/年輕得不甘寂寞/錯把磨練當成折磨/對的人終於會來到/因為犯的錯夠多」香港著名作詞人林夕,在這首歌寫下的不是痛徹心扉的失戀情境,而是細細描繪,離開愛以後,我們可以如何回顧過往,和曾經相伴的戀人告別,也和當時受傷的自己再次對話:「讓親愛的路人/珍惜我/沒有你們愛過/沒有我」。
向那些親愛的路人說聲謝謝,就算曾經吵得多麽撕心裂肺,但也別忘了我們陪伴彼此,走過這麼一段,那是一段刻苦患難,也謝謝有你的旅程,因為那時候的我們,我才能走到此刻,在愛裡更認識我自己。
📖 延伸閱讀:嘿,妳也渴望擁有在台北的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