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 種表達習慣,認識人際溝通的衝突
2021 Sep 12 人際溝通
文/羅鈞鴻(小虎)
上禮拜,學員在一對一聲音教練課時,開玩笑的問我:「我跟另一半吵架的時候,是不是用這樣的聲音,就可以讓對方重視我說的話了呢?」
認真講起來,聲音的影響力是建立在溝通的能力上的,聲音只是當下態度的呈現,溝通卻是關係變化的一連串過程。
我認為,關係裡的衝突,往往出自於「期待對方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溝通」,這樣的期待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因為自己感受不好時很難配合對方,所以爭吵通常都朝互相傷害的方向發展。
有一種人,他們的表達習慣叫做「懶得解釋」,說話直來直往,認為只講重點對方就能理解自己的心意,不只是自己,對他人說的話也一樣懶得解釋,聽不出弦外之音。
另一種人,表達的習慣則是「過度解釋」,講話的時候,體貼對方的感受,所以比較婉轉,不過鋪陳過多,偶爾讓人不耐煩,而且不僅講話時過度解釋,對他人說的話也會過度解釋。
圖片來源/Pixabay
你覺得自己是偏向哪一種人呢?
接下來我想跟你分享我的觀察,這兩種人的衝突是如何發生的。
▎懶得解釋與過度解釋的衝突迴圈
第 ① 步
懶得解釋的人,常會覺得,聽人花那麼多唇舌卻沒講到重點,很浪費時間,於是顯得不耐煩,而不耐煩的態度,就讓過度解釋的人感覺不被重視。
第 ② 步
過度解釋的那個人,因為感覺不被重視,加上不小心在腦袋裡將對方說的話過度解釋,以為對方沒有接收到自己的善意,所以就更想要解釋。
第 ③ 步
不過,當他帶著有點受傷的狀態表達他的小劇場時,懶得解釋的那個人,反而有一股怒氣冒上來,覺得自己的話被過度解讀了,不自覺地用更大的音量、更直接銳利的言詞來表達。
第 ④ 步
這時,過度解釋的人,不僅沒有得到期待的諒解,反而被罵,不禁悲從中來,開始用悲情攻勢,試圖軟化對方,不料,懶得解釋的人,才不吃這一套,一兩句話將他打發,然後過度解釋的人又回到第②步,滿腦子都是小劇場……
這個迴圈長這樣:①②③④ → ②③④ → ②③④ → ⋯⋯
在這迴圈裡,一個人越來越不耐煩,另一個人越來越低落,就變成了典型的互相傷害了。
在關係裡,如果至少有一個人能不偏向懶得解釋或過度解釋的任何一邊,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對關係的信心,就有機會在劇情還沒來得及急轉直下的時候,來個命運大逆轉了。
也許,學會理性的理解、好好的表達,對於溝通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你說對嗎?
相關課程:提升溝通好感度,你該認識的四種溝通類型
延伸閱讀:什麼樣的聲音比較能展現自信,讓人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