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焦慮怪獸吃掉你的表達
2022 Nov 18 聲音表達
文/羅鈞鴻(小虎)
當你正要開口說話,忽然一個不知名的感受湧上來,讓你的喉嚨一緊,你會怎麼處理這個感覺?
(1)停下來想想為什麼卡住了
(2)不管它,繼續說話
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2),因為讓眼前的人等,總覺得不太禮貌,所以這些感覺沒有被處理好,就累積下來了,甚至喉嚨緊變成了一種習慣,然後惡性循環。
遇到表達的問題時,大多的人都會以為自己缺乏的是好的技巧,但是這麼多年來,我發現很多時候真的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表達焦慮」在作祟。
▎不確定帶來焦慮
焦慮是什麼呢?我認為,人之所以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是因為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或是對尚未發生的狀況有過度的聯想,雖然我們理智上知道自己是想太多,但是卻沒辦法輕易地停下來。
我們會對生活感到焦慮,對說話這件事當然也會喔!畢竟在開口說話之前,我們因為無法掌握別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所以難免會有擔心害怕,在情緒緊繃的狀態開口說話,就會發生許多我們不喜歡的狀況,像是口吃、冗詞贅句、說話速度太快慢不下來、緊張到腦袋一片空白。有時候,則是在說話的過程中,對別人的實際感受有過度的聯想,以為別人不喜歡自己、對自己感到不耐煩,所以表現就越來越慌張,甚至頻頻出狀況。
那我們說話時,是在怕什麼呢?我們可能是擔心,別人會對我們說的話有負面的意見,或是覺得別人認為我們沒有資格說這些話,怕自己表現得不夠完美,擔心別人因此不喜歡我們 ⋯⋯
如果你也曾經因為上述的狀況而感到困擾,我相信你一定能懂,那種明明也沒做什麼,卻感覺非常消耗、非常累的感覺。
以前我在帶兒童表達營隊時,第一天總是會安排一個暖身活動,讓所有小朋友們輪流站到舞台上,他們不用開口說話,只需要在台上用眼睛掃視觀眾席,讓眼睛去適應在台上的空間感。
這個練習,對一些小朋友來說,一點壓力都沒有,他們告訴我,因為他們在學校常常參加演講比賽,所以不用開口說話,反而很簡單。
不過,其他的小朋友就不這麼認為了,有些小朋友站上台,雖然沒有緊張到發抖,但是他感到非常不自在。有些小朋友則是在台上沒辦法控制自己的眼神,掃視觀眾的過程當中,眼球會不斷地飄移。下台之後,完全不想和我說話,因為他覺得,那短短的幾秒鐘很累很累。
後來,隊輔們想要試著體驗小朋友們的感覺,也站上台,用眼睛掃視所有人,結果,他們告訴我,看我示範好像很簡單,但實際自己上台走一次,才知道這有多讓人不安。甚至有一些大人,比小朋友們更無法接受這種不安的感覺呢!
不過,並不是有豐富上台經驗的人就不會有表達焦慮,只是因為他們可以更快地從不確定的狀態中,找到屬於自己於當下環境共存的方式,所以看起來氣定神閑。
好的上台經驗,就像我們人體內對病毒的抗體一樣,身體有免疫力的人並不是不會生病,只是症狀比較輕微,加上可以比較快從生病中恢復而已。 所以我認為,要能夠讓自己很自由自在的在人群面前說話,並不是靠解決幾個表象的問題就能夠達到,而是要培養一種體質,可以讓你在各式各樣充滿不安的環境中,減少各種不確定,並讓你找回你自己。
▎表達焦慮的背後是不自信
別看表達焦慮只是一個小小的情緒,它使我們造成的內在消耗,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喔。
內在消耗,指的就是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對抗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在這樣幾乎所有專注力都被佔用的狀況下,我們基本上是沒有餘裕的,而沒有餘裕,就不會有更好的創造力與應變能力,去因應外在的情境,做出理想的回應。
學說話的這條路上,我們當然都希望可以治標又治本,既可以學到實用的溝通技巧(外在),也同時改善體質(內在),讓我們在面對表達焦慮時,可以更好的發揮原本該有的水準。
所以我們要好好的認識表達焦慮背後成因,了解你的恐懼,會使你看清楚自己有什麼情感的需要,接著我們就可以想辦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就能減少表達焦慮造成的影響了。
(全文收錄在《有溫度的溝通課》一書)